8wDlpd.png
8wDFp9.png
8wDEOx.png
8wDMfH.png
8wDKte.png
微信运营的逼格指数—微信软件激活码在线购买
adgjm531 2020-8-21


微信,你说它这款产品也好,说是大平台也好,总之它原本是在IM界干着自己单纯的工作,陪大家扯扯犊子,寂寞的时候还可以拉个妹子出来闹闹磕,而如今被孵化成了集朋友圈、开放平台、公众平台为一身的综合社交、APP应用、自媒体和金融服务的大平台,深信不疑的是这是腾讯这类巨头善用的平台经济战术,靠平台生平台,花样玩花样,随时随地抓住用户那颗一闪一闪骚动的心。


1、指尖上的较量——点击和滑屏的选择


产品师傅们常常都会讲用户想要的我们不能随便就给他,而要读懂用户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就像吃鲍鱼还是吃馍馍,关键看真正真实的需求,如果用户只是想解决饿的温饱问题,那就用馍馍撑死他好了。但是有一点,如果长期这么喂他馍馍,这家伙要不就会成为傻子,要不就肯定不会成为产品的目标猎物,也就是说吃鲍鱼还是吃馍馍的选择一定还需要考虑用户内在的情感体验,就像用户的手指在微信界面上的点击和滑屏一样,这种需求的本质应该建立在用户真实的心理诉求上。


微信主要的4个功能模块「微信-通讯录-发现-我」之间目前无法通过手动滑屏进行切换(见上,左图),也就是说用户每天还必须要从早到晚进行「点击」这种机械化的操作方式,之所以这么设计的原因,大概、可能是产品师傅们感觉用户滑来滑去容易混淆,甚至晕掉。但是但是,估计下用户每天的点击次数大概在200左右的一个量级,在基于大拇指忙于操作手机界面上各种APP应用的同时,能否在微信界面上减轻一下大拇指下的皮组织摩擦和大拇指上的便捷性体验,至少点击操作是需要大拇指进行九十度的垂直机械摇摆工作。


2、排序的味道——订阅号的苦逼


坐拥240个服务号和订阅号的我,每天欣慰的是他们并没有像QQ群那样干扰用户眼球,感谢龙哥,感谢微信。但是每天浏览某些订阅号又成为了生活必需的一部分,相信很多屌丝群的非文艺男女青年跟我类似,苦逼的是我们每天都需要刷刷的翻页去查找(见下,右图)。目前,微信上的订阅号排序是根据其更新时间,如果将用户常浏览的订阅号通过浏览次数和时间作为键值按优先级做二次排序,或许用户的体验在视觉情感和操作便捷性上有所提高(如果再有个订阅号的分类标签,那就请狂点赞吧),至少每天打开订阅号,某些著名老师(cang)的pic总会最早出现在屌丝群180度的视力搜索范围内(前面很多次提到了屌丝群,微信之父张小龙曾这样解释过中国有一个群体,他们既有生存感的压力,又有存在感的渴望,这些人就是“屌丝”),顺便补一句在中国只要搞清屌丝,就把握住了产品的用户群。


3、移动搜索——服务号和朋友圈的困窘


我原本以为服务号右上角的「+」号满足了用户日夜哀求的服务号搜索功能(见下,左图),最后我和他们失望了,想到订阅的那100+个服务号还要用神圣的左手的小手指一页一页的翻寻,一种菊花掉满地,我心早已去的感觉悠然上升。可这就算了,为何每次新增的服务号还都是添加至最后一页的末尾,按照常识想法,新增服务号肯定是用户最近想关注的服务或产品,为何添加到服务号最后一页的末尾,那里可连菊花的味道都闻不到。而且,在用户体验上,也很需要在新增服务号的图标上面还增加一个标签用于标示为最新新增项,以减轻几百个图标的视觉压力干扰。


还有,在朋友圈上找一哥们大概6个月前发的一张图片,哎哟我去,在密密麻麻的朋友圈主页上翻来翻去找得是昏天暗日、苦逼爆表,这种远古时代的翻页查找敢不敢先进点,无论是关键字还是日期检索,给我个呗。再说移动搜索肯定也会是微信朋友圈提升用户粘度和扩展基于社交引流微店的重要入口,且搞且珍惜。


4、隐藏的秘密——晦涩难找的功能


很多用户估计都比较喜欢群聊,因为在群里可以无情的吐槽郭xx和赤裸裸的勾引林妹妹。某日,一同事叫我‘小张,建个寡夫群’呗,这不就像添加QQ群一样的嘛,牛逼的我在「通讯录」里面找到了「群聊」,进去一看,乖乖咋是个搜索,然后又无奈的返回「通讯录」搜寻这片区里的各个角落,最后也只有在万能的度娘恩赐下才解决了这该死的建群方法,总之它羞涩的藏在了首页右上角的「+」里,一种被xx的感觉就像回不了家(通讯录)的孩子。


另外,按照用户的日常习惯,对「通讯录」进行分组也是件必不可少的事,可以在查看便捷的基础上更有利于分组查看朋友圈保护好自己的隐私,例如某些照片的分享可能更愿意与同学分享而不是同事;而且通过分组功能可直接查看坐在身后那位欧巴的闷骚,和你前面那位御姐的妩媚,而不用去朋友圈里漫长而痛苦的泡着翻找,即使你的逼格指数再高,繁琐的翻找也是你的死穴。


5、数字的力量——统计和批量在哪儿


信息的批量和实时处理会是大部分用户对产品体验的基本需求,而数字可能又是用户比较感兴趣和较为敏感的情感信息,至少集赞、红包、中彩、么么、吐槽等这些数字会让用户心里痒痒的,可以这么说,它们是互联网时代必不可少的一种自我认知的表达方式,数字是死的,但却活在了用户心中。试问各位看官,知道微信里有多少个知己吗?多少个你想每次都@他看的人?你肯定不知道,原有其二,一是通讯录分组功能藏起来了,二是分组功能里根本没有相关属性统计。


原本想把家人全部添加到微信中,可在我通过QQ添加时,选择进入到「home朋友」分组下(见下图),发现这里需要重复「点击-发送-确认-返回-再点击-发送-确认-返回」这种迭代工作,在搞完10次后真心觉得有必要赐我一把「批量添加」的键,好让我杀死之前身心疲惫的体验。



最新回复 (0)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