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wDlpd.png
8wDFp9.png
8wDEOx.png
8wDMfH.png
8wDKte.png
摆摊局中人:有人以此为生,有人以此为乐—微商软件批发商城
adgjm531 2020-8-21


汪曾祺曾说: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


烟火气,是楼下店铺的油条豆浆,是平凡生活的柴米油盐,是红泥火炉的把酒言欢,是街巷市井的嘈杂喧闹……深夜的烈酒,不如清晨的一碗粥.


"炒面炒饭,8元一份""卤猪脚,25元一个""耳环,15元两对"……琳琅满目的商品吸引了很多人.亦是有人想吃夜市的各种小吃,驱车一个多小时找到夜市摊点,就是为了吃上一口具有城市烟火气的美食.



这才是寻常百姓的根.


本期,我们走进地摊夜市,实地探访了六位摊主,于他们而言,地摊经济的火爆,人间烟火的重启又意味着什么?是新的机遇,还是政策下"不简单"的浪潮?


1    自媒体聚焦下的"纹身哥"


小刘 25岁  常年摆摊


"下午4点出摊,11点收摊,收完摊到12点多,再回家洗个澡就已经凌晨3点多了,第二天10点左右起床,下午进货,然后接着出摊."


小刘指着自己的摊位说出了自己每天的生活轨迹.他很疑惑自己摆摊会花很长时间,但那些媒体为什么总宣传很多人白天上班晚上摆摊,还有什么月入过万.



七八平左右的摊位上,里面摆满了男士的衣服和鞋子,2017年小刘便在这摆摊,这条摊的尽头还有一个摊位,那是他父母的,从1995年到现在他父母也一直在摆摊.


最近小刘获得新的称呼"纹身哥",短袖下"鬼妓"样的纹身沿手臂漏出 .


"年轻""地摊""纹身"这几个元素让小刘总能成为一些自媒体镜头下的焦点,"纹身哥"便是因为这几天有人把他摆地摊的视频发到了抖音、微博上,一些看到视频来逛夜市的人开始叫他"纹身哥".


"这已经不像夜市感觉像动物园了."小刘说这句话的时候提高了声量,路过的人看了他一眼.


自从地摊经济一夜爆火之后,这条街总会有媒体来采访,有时候会打扰他做生意,但这不是他最生气的,他更生气媒体在"瞎写".


"现在好多小年轻都有这种头脑冲热的感觉,感觉摆摊能月收入上万,都恨不得赶紧来摆摊,但根本就没有新闻报道那么好,干夜市是要顶很大的压力,不像上班,一个月有固定的工资,而干夜市不一样,你有可能下午6点摆摊,到9点才开个张,就像前面那两个小女孩今天才卖个两三块钱,如果你一个月租个七八百块钱的摊位,再加上进货几千多块钱,你的钱相当于白扔进去了."这几天夜市人流量明显多了起来,但买的人并没有多,小刘觉得很多人情愿四五十块钱在淘宝上买一个国潮的品牌,都不会在夜市上买.


"有钱的人只会来图个热闹,来打个卡,拍个抖音、快手,他们不会来买你的东西的,会买东西的还是以前那一波人,谁会戴个劳力士穿一身名牌,来买个20块钱的一件短袖?"大专学历的小刘最近在准备专升本,如果考上了就不想再干这份工作了.


"前面有个硕士在摆摊,他女朋友是雅思老师,感觉我的学历在夜市上有点低了",小刘有点哭笑不得.当问及小刘怎么知道有硕士在摆摊时,他回答"媒体报道的".


采访结束后,小刘想了想还是发了三条微信消息给我:



无疑,小刘想让我们知道那些常年摆地摊的人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



2    后浪摆摊抹不开面子的尴尬


徐娇 90后 首次出摊


6月6日,夜幕降临,在南京一条临近地铁的街上,熙熙攘攘的光亮似乎正在逐渐点亮"夜间经济".



傍晚6:30左右,笔者路过夜市,两个90后女孩带着自己的百宝箱来到夜市摊点,随后开始支起了摊位,把自己精心挑选的饰品摆放整齐.摊位很简单,一个凳子,一个可以摆放饰品的箱子.


两人不是很熟练的将饰品摆放整齐,便坐在一旁玩起了手机.


随机跟她聊了几句,徐娇说道:"这是自己第一次摆摊,有一点不太好意思,所以拉着闺蜜一起来体验下,正好国家也号召重启地摊经济,希望能感受这波热潮.不为别的,就是希望精致的猪猪女也能跟我一样喜欢这些饰品."聊了二三分钟,她们的摊位就迎来了第一波顾客,手忙脚乱的她们不知所措的跟顾客介绍起了这些产品.显然,对于第一次摆摊的她来说,很是生疏.


娇小瘦弱的徐娇,羞怯的低声问道:"小姐姐们,喜欢这些吗?我们的饰品都是很精致的,也很便宜,耳钉15块钱两对,手链15元一个."好在,她们也遇到了一群同样喜欢各种饰品的"小姐姐们",为她们的第一次摆地摊开了个好头.


人生第一单的生意给了徐娇些许的勇气,她说道:"我也是纠结了好久才出来摆摊,一直担心自己抹不开面子,如果被同事和朋友看到会不会很尴尬."摆在徐娇面前的亦或者也是很多摆摊人的焦虑.担心被同事看见说三道四,担心被朋友看到会嫌弃,担心被城管抓到得不偿失……每个人都会有第一次,也会去打破这一次.


3    假发里的生意经


蒋军 90后 假发店员工


在丹凤街夜市的长街里,蒋军是道特殊的风景.


每天晚上,他会准时打开抖音,直播夜市摆摊的整个流程,相比其他摊主,蒋军更像一个记录者和体验者.



"白天照常上班,6点下班就赶过来,待到10点半回去."说这话时,已是晚上9点半,蒋军抬手压低帽檐,脸上有些困意.他的摊位上,摆满了长短不一、形色各异的假发片,不少年轻女孩驻足观望,跟他攀谈还价.


蒋军老家湖南,现在在南京一家假发店上班,是一名打理假发的发型师.因为疫情影响,这几个月店里生意减损.


"最开始卖的是代理的洗发水,可能是定价偏高,看的人多买的人少."蒋军腼腆笑道,起初他想清理手里积攒的货存,但由于品牌商全国统一定价,很难售卖出去,最近他从假发店拿些假发片过来摆摊,女孩子比较感兴趣,效果还不错.


半个月前,蒋军和朋友在丹凤街闲逛,发现有摊位出租,就租下一个铺位,开始小试牛刀,"那时候人流量还比较少,摊位也没现在这么多."蒋军没想到,地摊经济会突然火起来.


蒋军"野心"不大,他的摊位月租300元,三四平米的一块布,齐齐整整铺在台阶上,比起走道对面那些桌椅齐全的"大户",规模小些,"他们那边月租600,我暂时还不需要(这么大地方)."


这段时间,蒋军直接从店里拿货,这为他节省了一大笔成本开支."这也是对店里产品的额外推广,像夏天的话,进店打理假发的人不多."摆摊吆喝时,他会同步发放假发店的名片,想借此为店引流拉客.



"像我平时出来摆摊,会用手机记录一下,上传作品,发在抖音上."蒋军的抖音号正在直播,上面有不少网友评论,"有很多南京同城的网友,因为看了我的直播,直接找过来,还挺开心的."蒋军会抽空回复网友的留言.


赚钱不是蒋军的唯一目的,"像我们之前在假发店上班,社交圈很小,接触的都是四五十岁的叔叔阿姨,上下班也是两点一线,现在摆摊,虽然没赚到什么钱,但也认识不少朋友."短短半个月,蒋军已经和周围摊主混成了朋友."接下来肯定还会继续摆摊,希望能认识更多的人."



4    体验浪潮下的地摊经济


姚磊 22岁 大三学生


姐弟俩坐在台阶上,身前放了一个有18个小格子的盒子,每个格子都放了一条项链,旁边写着:惊爆价39.9.另一边的黑色衣架上挂着防晒衣,见到他们的时候只剩下四件防晒衣,其余的防晒衣都已经卖完了.


和其他摊主相比,这两个人的摊位稍显简单,看起来是几分钟就能收拾走人的那种.



姚磊在读大三,弟弟在读大一,他们俩就是这次政策之下出来体验摆摊的一类人."大学还没开学,看到网上说南京可以摆地摊了,就想赚点零花钱".


那天是他们摆地摊的第四天,在这之前他们都没有摆过摊,卖的东西都是通过亲戚进货,一天能有两三百的利润.


"你们可以试戴一下,项链手链",姚磊看到有人路过的人停在她的摊位上,脱口而出这句话.


姚磊表示家里人也很支持他们俩,疫情把他们困在家里太久了,弟弟则觉得出来体验一下也是很不错的.同时因为是学生,周边的摊主对他们也会多照顾一些,姚磊甚至想要不要叫妈妈一起来摆摊卖湖南的小吃.


当问及辛不辛苦的时候,姚磊觉得忙不过来生意好的时候反而觉得不辛苦,"因为赚到钱的感觉真爽."



姐弟俩租的摊位是按月付的,"先做这一个月,如果还行的话下个月还会继续做".6月7日那天,他们在街道管理局的摆摊证下来了,这也让他们放下心,不会再担心摊位不保.



5    夜市里的读物


蔡善芸 70后


"书店倒闭了,清仓处理."


"3本书只卖19元."


书摊前的白板上,分别用黑色和红色马克笔,写了这样几个大字.



摊主蔡善芸一晚上没闲着,她忙不迭地整理着书."我住在这附近,这些书都是我朋友书店里的,我帮她代卖."蔡善芸的朋友在仙林大学城开书店,疫情期间,学校没开学,书店也没了生意."摆摊也是为了回笼资金,书都是最低价处理."她指着一本儿童读物,无奈解释,原本售价四五十的绘本,现在3本才19元.


"天气热,出来逛街的人多,但买的人不多."蔡善芸的摊位前,有年轻女孩和带小孩的家长在挑书,"我选的都是小孩比较喜欢的绘本和工具书,这些都是好书,人家都知道的."在蔡善芸看来,疫情期间找工作不容易,还要承担房租、抚养子女的花费,压力很大,摆地摊提供了一个就业的机会,"2003年这边(丹凤街)就有夜市,一直比较正规,老历史了."对于丹凤街夜市,蔡善芸感情很深.


前不久,她尝试过在网上卖书.但繁琐的流程让她头痛,需要打理、上图、寄送,耗费的人力资本也不少.


"这边的生意,没有想象中那么好,一天下来只有300多块钱,赚不到几个钱的."这是她摆摊的第八天,目前只短租了几个月摊位,"后面看看疫情发展,再考虑要不要继续."



6    餐饮小吃的"救赎"之路


陶女士 50岁 地摊经验10年


陶女士拥有摆摊超过10年的经验.


她在这里摆摊也有5年的时间,一直都是做熟食类,她家的顾客很多,大部分都是老顾客.


陶女士一边给顾客炒面一边说:"在这里五年,也见证了这里地摊的发展,从一开始来晚了就没摊位,到后来夜市被取缔,大家也陆续转行,而自己还坚守在这里,每天还担心被城管收摊子,周边的小区也是她经常躲避城管最好的避难所."



2个小时的时间,陶女士卖光了所有的炒面和炒饭.然而要是在平常,她6:30左右出摊,最起码也要到11点多,甚至是凌晨才能卖光准备好的食材.


尤其是到了夏天,准备好的食材如果当天卖不完,第二天基本上全部坏掉,所以哪怕是熬到很晚,也要坚持在当天卖掉所有的东西,第二天才能准备新鲜的食材.陶女士说:"我每天晚上都在这里,做的基本上都是熟客,这些吃到肚子里东西不敢怠慢,为了减少小本生意所消耗的损失,我一般都会在当天卖完."对于很多人来说摆摊是一份事业,更是维持生计,不仅要费尽心思的讨好消费者,还要与城管周旋,他们像极了"猫捉老鼠"的游戏,但谁又能懂他们的生活不易.


陶女士就曾被城管抓过,被罚了500元,有一次连货带车都被城管扣住了,交了5000元才赎回来.



她说到:"那一次之后,其实有想过要放弃摆摊,花了5000赎回地摊,不知道自己要卖多少炒面炒饭才能赚回来.一度让自己很绝望,好在自己的丈夫一直给她安慰,钱没了可以挣,千万不能把身体弄垮了."


再后来,陶女士出摊都要找一个稍微好一点的位置,尽量不要占用主要通道,也好避开城管,有时候丈夫也会替自己打掩护,就这样躲躲藏藏终于迎来了利好的消息.


虽然疫情期间,一直没有出摊,但是听到这个好消息也是很开心.


陶女士说道:"现在政策好了,虽然只是针对规范的夜市摊点,他们这种流动性依旧有着被抓的风险,但是好在城管也人性化了,只要不占道经营,不影响交通秩序,城管偶尔也会网开一面,再不过也就是口头警告一下."



对于很多人来说,摆摊是不得已的生存选择.特别是疫情之下,很多人的工作受到影响,摆摊成了他们快速"回血"的一种方式.


比起大型的商超,普通老百姓还是希望在夜市里找到自己喜欢的物品,买上几件衣服、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饺子馄饨.简单,但是很舒服自在.


地摊经济重回夜市,让我们看到了一座城市的烟火,更看到了每一个个体最真实的面孔,不管他们是以此为生还是以此为乐,都展现了一座城市的样子.


文章来源:数字营销微刊


最新回复 (0)
返回